幼稚園推廣中華文化的最佳主題-二十四節氣
時至今天,二十四節氣(廿四節氣)仍然在華人生活中有著重要地位,我們仍然保留著「做冬」的習慣,「大暑」之日感到炎熱時總會吃西瓜作消暑之用。既然24節氣作為中國文化重要的一環,訢說著季節的細膩變化,就不如與校園的莘莘學子分享,將數千年累積下來知識傳承給下一代。
簡述:幼稚園推廣中華文化的最佳主題-二十四節氣
為什為會在幼稚園推廣中華文化
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節氣的重要性
生動教授二十四節氣的方式
24節氣紙漿畫
季節乾花團扇
節氣花鳥剪紙
麵塑手工藝
成功案例分享
砵蘭街幼兒學校的24節氣藝墟
金文泰中學的節氣紙漿畫工作坊
結論:接近生活動的節氣文化值得我們傳承
為什為會在幼稚園推廣中華文化?
在幼稚園時期,同學對一切事物都十分好奇,而且學習能力強。在這階段與同學分享中華文化及文明知識,可以培養同學對國家的身份認同,往後亦會對傳統文化更有興趣。現時,不少學校都有升旗隊,國情教育等等,這方向的工作量正在增加。於是,我們亦需要按照同學的程度設計教學內容,今次就用24節氣作為一個教案與各位交流分享。
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一年有十二個月,如何衍生出二十四個節氣?它們想帶出什麼訊息?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我們知道,中國傳統是一個農業社會。大量人口靠種植維生,這樣一來,每季的收入就決定了該年是否豐收,抑或失收。而植物的生長週期正正受天氣影響最大所謂「春暖花便開」,所以古人就以節氣區分天氣的情象。因為「節」指當下一刻,而「氣」有氣象的意思。所以24節氣反映著氣侯的變遷,人們按照節氣而進行生活、務農。
節氣的重要性
上面提到,二十四節氣提醒人們天氣對種植的影響,當然十分重要。而另一點就是節氣代表著中國的傳統生活文化與智慧,例如家人常說「冬大過年」,冬至時一家人團聚吃湯圓的習慣已深入民心,大暑時氣溫酷熱,
生動教授二十四節氣的方式
教學首要是引起同學的興趣,老師們可以引用一些故事講述中國人對節氣的理解,亦可以從各個節氣本身的名稱作解說,例如「夏至」的意思是夏天快將到來,提醒農夫種植快速生長的季節將要來臨了。
春分、驚蟄、秋分 ‧ 日照時間的轉移
向同學講解各個節氣時,有時會遇到不知其意思的時候,例如春分秋分的「分」字,其實是指一半的意思,代表春天已過一半,而古人的智慧不止如此,還計算出春分之後的日子將會日長夜短,身處香港的朋友也可以留意一下,春分之後的完全天黑大約會在7時半左右;而秋分過後,大約6時半天已接近全黑。
也驚螫的字面理解也相當有趣,驚有驚醒的意思,但同學未必知道螫字所指的是什麼。其實圴是昆蟲,在驚螫之時天空會行霤閃電,驚醒土地中的昆蟲,更深一層,是想帶出雨季即將來臨,要準備田地的施肥工作。
像這樣生活化地解析,同學就可以更容易理解和消化。
2. 節氣紙漿畫
當紙濕了水後會變得溶溶爛爛,而將這些紙碎染上顏色之後,就可以當性紙漿畫的材料;紙漿畫的特色是它沒有年齡限制,即使是幼稚園的小朋友也可以輕鬆創作。
而如何將二十四節氣具體地呈現在畫紙上,老師可以選擇幾個容易表達的節氣,例如秋天選用黃色、啡色的紫漿,然後拼砌出秋分葉落的風景,這個就是「秋分」的紙張畫作品。而冬天的聯想則是藍色、灰色和白色,運用白色的紙張營造雪景和雪人,在拼砌出冰天雪地,把節氣中的「大寒」營造出來。
3.乾花團扇
花材也是中國傳統工藝品的常用材料,不同顏色的花材也可以聯繫在四季的意境當中,例如菊花有春暖大地的意境,梅花則能代表冬天。透過不同顏色的乾花團扇教導幼稚園同學一年四季當中植物也有各種各樣的氣象轉變,作為學習二十四節氣的開端
4.節氣花鳥剪紙
中國剪紙除了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於可以將各類題材融入當中,例如「立春」的時候,燕子歸巢,中國剪紙可以將此情景剪出。而且剪紙的難度高低可以因應同學年紀有所調節,即使是幼稚園的同學我們也可以做到相關作品。
5.麵塑手工藝
麵塑又稱麵粉公仔,對於一至三歲的幼童來說,輕黏土和麵粉等輕柔的材料更容易掌握,透過麵粉做出一年四季的植物景象,亦可以呈現出二十四節氣的各種風貌。
案例分享:幼稚園推行二十四節氣教育
在砵蘭街幼兒學校的教師工作坊當中,我們以二十四節氣為題,教授老師們如何將二十四節氣用簡單易明的方式傳達給K1至K3的同學,當中教學目的主要希望同學認識一年四季之外的節氣變化,以及認識中國傳統對時節的深厚文化。
教師在工作坊中即場製作了以二十四節氣為題的紙張畫、乾花團扇、中國展示,並將這些作品裝飾課室和校園,以及在日後與同學講解及分享
結論:幼兒教育與中華文化的關係
今天中華文化教育風氣盛行,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特定主題,將它的教學可能性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