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可以從皮影戲故事中學到什麼?皮影戲製作原來課室都做到!


皮影戲乃故代之電影,在沒有電子器材的年代,皮影戲製作是江湖藝人的拿手好戲,靈巧的雙手操控著牛皮製成的皮影,角色便賦予了生命一般,在布幕前翩翩起舞,不知不覺間,將觀眾帶入皮影戲表演的世界,感受故事人物的醉生夢死。時至今日,這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算交到我們手中,就讓我們一同與同學舉辦一場皮影戲工作坊吧。


簡述:學生可以從皮影戲故事中學到什麼?皮影戲製作原來課室都做到!

什麼是皮影戲?

  1. 皮影戲的起源

  2. 製作皮影的原材料

經典的皮影戲故事

  1. 桃園三結義-團結、誠信

  2. 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承擔精神

案例分享:余振強紀念中學的皮影戲工作坊

總結:人生如戲,從皮影見道理


皮影戲起源

相傳在公元156年前,漢武帝劉徹因為對亡妻的思念因而寢食不安,為了排解皇帝的憂鬱,有一名為李少翁的術士想出了一個辦法:把獸皮剪成女士傾身的剪影、在晚上的燭光映照下,用竹桿操縱輕紗布後面的女身。藉此讓皇上以為是看見亡妻的身影,緩解心傷。

製作皮影戲的材料

皮影公仔一般使用牛皮製作,因為牛皮堅韌耐用,雖則「牛皮燈籠,點極唔著」的俗語,但經過反覆洗刷、拉扯、曬乾十幾道工序後,牛皮本身的顏色褪去,變得能夠透光。

同學試玩自己親手製作的皮影公仔

 

皮影裁剪講求陰陽對比

下一步就能跟據不同角色裁剪出各式各樣的皮影形象。而在上色之前,工藝師會在牛皮作鏤空剪裁,剪走的部分在表演時自然就會透光,形造出人物的皮膚,以及令角色看起來更有立體感。當剪裁完成後,就進入上色的步驟,一般會用明艷亮麗的顏色配襯主角,並且測試上色後的透光程度。

為皮影人物打造靈活的關節

接著就是為皮影切割釘裝,一個皮影人偶之所以能夠靈動動手動腳,搖頭擺腦,就是靠這工序進行。例如想將頭部在頸上左右擺動,就需要在頭與頸的連接位各一個小孔,然後用魚尾釘重新連接在一起,這樣就完成一個可以郁動的關節位。所以當我們觀賞皮影戲表演戲表演時,可以留意公仔的動作是否變化多端、細緻,從而欣賞皮影公仔的精巧設計。

 

經典的皮影戲故事-西遊記

皮影劇場一般會選擇聽熟能悉的故事,當四大名著更是皮影師必備熟練的主題。一場皮影表演大約10-15分鐘,故不會把故事完整演出,而會揀選特定篇章的精彩橋段作演譯。

以西遊記為例,「三打白骨精」便是其中一個熱門故事,悟空面對能幻變成各種形象的白骨精,仍用金精火眼將其識破。然而每當悟空擊退妖精時,唐僧卻誤會徒弟錯傷平民,唸出金剛咒壓制悟空。皮影戲將過程中的起承轉合帶出,到最後師徒倆冰釋前嫌,同學也可以從悟空身上學到對任務的承擔精神,在日常生活遇到各種困難或誤解的時候,也不會逃避,而是勇敢面對。

從三國桃園結義學會團結、誠信

皮影戲表演中出現最多的劇場之一,當然要數三國演義。在布幕上重現兵刃交接的場面,故然是視覺上的刺激,除此之外三國演義的故事也可以帶給同學很多值得學習的價值觀。

在桃園結義的篇章當中,劉備、關羽和張飛決定結為義兄義弟,從此互相幫忙,不管遇到任何危機也同生共死;雖然日常生活不會面對這種情況,但同學仍然可以學習到當中對朋友之間的信任以及遵守承諾,從而學習誠信精神

案例:余振強紀念中學,透過皮影戲工作坊學習價值觀教育(生命、誠信)

學校希望中二級的同學學習生命的重要性,以及誠信作為一個人的品格價值,活動形式如果是單純的講座稍為比較單調,於是就加入了皮影戲元素在內。既可以做到價值觀教育,亦都可以將一項珍貴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帶給同學認識和分享。

為了配合今次活動的主題生命以及誠信,我們選擇了皮影戲經典人物:劉備、關羽、張飛,三國時代蜀國的三位鳴張作為皮影角色扮演,教授同學將皮影戲賞識、釘裝、並即場在皮影布幕上面操演皮影戲。

同時亦會分享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帶出劉關張之間對於結義為兄弟的情誼,代表願意把對方的生命看重為等同於自己,互相幫助,忠於彼此。同學明白到,擁有誠信是人們最大的模型資產,他等同於自己在社會立的公信力,亦思考每一個生命的重要性。

 

排練皮影戲表演中

結論:人生如戲,皮影戲見道理

皮影戲不僅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皮影故事也隱含着大量的處世智慧及道理,對應今天的價值觀教育,能讓學生受益不少,希望能與更多人分享皮影戲的樂趣和意義。


Previous
Previous

雜技和雜耍有什麼分別?2種中式雜耍表演的欣賞方法

Next
Next

2025年寫揮春大全,20幅特色蛇年揮春對聯任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