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傳承:中小學生也能刻劃屬於自己的篆刻印章

篆刻、印章的魅力何在?


由皇帝的玉璽,到文件上的圖章,它們的起源都源自篆刻,而篆刻印章的用途正是作為身份的象徵。所以自古以來,官印、商印、民間治印都具備觀賞性及實用性,既可以欣賞印章的佈局、刀法,亦作為身份認證的重要工具。 


簡述:中國藝術傳承:中小學生也能刻劃屬於自己的篆刻印章

篆刻文字

  1. 白文、朱文之別

  2. 印章上字反轉了

  3. 水印上石法

篆刻工具介紹

容易上手的篆刻石

兩種刀法

案例: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的篆刻課程


篆刻入門知識

在篆刻界有一句老生常談( 七分篆,三分刻),一個印章的評價好壞,更加取決於個人對篆書的掌握,手上用筆的技巧比起刀工更為重要。所以每一個學習篆刻的人,都是從執筆練習篆書開始。篆書的筆劃特色在於落筆和收筆圓潤,筆劃線條古樸舒暢。

所以假如對篆刻有興趣的話,不妨先從篆書的臨摹開始,除了練習到書寫技巧外,更有助於辨認篆字,因為篆文和今天的書體大有分別,更需要時間逐一記住。

大篆和小篆的分別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七國各自有不同的文字,他們均屬於大篆,在秦國統一其餘六國之後,便規定文字的樣式,稱之為小篆。我們平日學習篆刻字體也是以小篆為基礎,亦會參照「說文解字」作為篆書的重要參考書及字典。

白文與朱文,兩種篆刻風格

陰陽的概念經常應用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用作表達明暗,虛實之間的對比;篆刻亦有同樣概念,白文所指的是刻走文字的部分,印章的效果將呈現字留白,而周圍是紅色印泥的效果。朱文則完全相反,將筆劃以外的部分全部除去,只保留凸起的石紋,於是,印章所呈現的就只有紅色的筆劃線條。白文與朱文亦稱之為陰文和陽文,就和剪紙的陰刻陽刻是同樣原理。

假如技術純熟,一個石印裡面甚至可以同時用上朱文和白文兩種風格。

 

正寫與反寫

在石頭上寫的每一個字,都會在反轉蓋在紙上變成左右反轉。於是難題在於,如何製成一個蓋在紙上是正面的字,答案顯然易見,就是將石頭上用反寫,印章的效果自然會變回正面。

水印上石法

當然,我們可以將文字反轉,再直接抄寫到準備刻劃的石頭上,不過直接反寫無法做到平日的練習的篆書筆法及字型,更加因為難以控制而使得作品東歪西倒。接下來分享的水印上石法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將紙張的字,反轉並「轉移」到石頭表面。

篆刻工具介紹

正式開始前,請大家先準備:砂紙(800-1000目)、篆刻石(初學者推薦凍石)、幼身毛筆、墨汁、墨碟、廚房紙、水印上石紙或宣紙

首先將上石紙平放在凍石上,在四邊向下摺以壓出摺痕,再用幼身毛筆在上面寫字,寫好之後等待2分鐘讓墨水風乾,再反過來蓋在石上,包好之好在上面點一層清水,注意清水不能過多以免紙張熔爛。

接着便是將物轉移到石頭上的步驟,我們會用廚房紙蓋在上面,然後用指甲反覆在紙上用力刷,透過私家壓力使墨水印在石頭表面。整個過程需要40至50下,紙張後如果看到石頭表面印上了字體便算成功了!

篆刻工具

兩種篆刻刀法,沖刀與切刀

在刻字的過程當中,技巧五花八門,但總括可歸類為沖刀、切刀。首先執刀的姿勢就如平日執筆寫字大致相同,之不過有時會伸出無名指和已指扶著石頭借力。刻印時盡量將石頭固定在印床之上,除了抬高石頭更就手,亦比較安全,當另隻手扶著印床時不會被雕刻刀所傷。

手執刀與石面成約45度,然後先微微向下壓,再直往前衝出一線直線。切忌一下子太大力下壓,以致入石過深難以向前沖,刻好一直線後,我們將印床180度旋轉,反方向再刻一次,修飾線條。

重點在於,沖刀在於永遠向前,而不會向後拉。所以過程中,如果是右手刻字,左手就會很忙碌地旋轉著印床,調整石頭的方向使得刻字的方向保持向前。而切刀顧名思義,就是一下一下將線條切出,形造出粗獷的線條,作品帶有古僕的韻味。

結論:百戲之樂在於成功感建立

在致力傳承中國雜耍文化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同學由初上手的不熟練、中途遇到花式瓶頸而考慮過放棄,最後在舞台上表演雜藝時的揮灑自如。是點滴累積的成功感一路鼓勵著彼此一路成長,持續進步,希望有更多同學應感受到雜耍的樂趣。

篆刻課程案例分享: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的中文學會特備活動

在成立中文學會後,老師們想為同學安排深度學習中華文化的活動。聯想到上學期學書法時,同學想在自己的作品上蓋上印章,讓作品更完整,短短幾句交流,留下今天活動的伏筆。學校的老師和春瑞藝術商量過後,都覺得篆刻相當適合同學們嘗試,在有了毛筆的經驗後再追源索始,從篆書認識中國文字的演變,六書造字法的奧妙之處。

在篆刻課程當中,我們初次接觸印床、凍石、泥印等等經已傳承千年的文房用品,不禁驚嘆古人對器械設計的心思,再分辨哪些石頭的硬度適合篆刻等等,並以校名的其中一字刻出作品。最後,為每人準備一個相框,好好紀念人生第一個印章的成果。


Next
Next

雜技和雜耍有什麼分別?2種中式雜耍表演的欣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