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壓力太大如何解壓?透過校內文化活動幫助同學解壓

共享中秋佳節


最新全球學生壓力排名顯示,香港學生的壓力指數持續高企。而青協2024的研究都指出,在6,073名受訪中學生中,有45.1%自評壓力指數達高危水平(7-10分),學生壓力的原因包括:日復一日的課業、測驗、補習,加上同儕比較和家長期許。當學校和生活壓力層層堆疊壓著他們,我們可以如何關心學生們?校內文化活動正是情緒舒壓的不二法寶!


內容簡述:學生壓力大如何解壓?透過校內文化活動幫助同學解壓

  1. 學生壓力的主要來源

  2. 長期壓力對學生的影響

  3. 為何要積極尋找解壓與減壓方法

  4. 適合學生的校內文化活動推薦

  5. 如何參與文化活動達到最佳減壓效果

  6. 學校與師長的支持角色


學生壓力的主要來源

課業與考試壓力

DSE倒數計時、突發測驗、堆積如山的功課,層層壓力包圍著學生,讓學生長期處於備戰狀態,根本喘不過氣。

  • 家庭與師長的期望

「入名校」「摘星」等目標,成為壓垮少年肩膀的無形重擔。 即使學生在藝術、體育等方面表現優異,仍會被問「但考試幾分?」 

  • 同儕競爭與比較
    Instagram上呈現著每個人生活的「完美假象」,同學們曬高分、曬獎盃,引發朋輩之間的比較心理。

  • 課外活動與時間管理困難

課外活動變成功利工具:為升學而強迫自己參加不感興趣的競賽。連午休時間都被用來背生字,溫書。同時要兼顧不同學校課業、補習、興趣活動,學生難以管理時間,平衡生活,連休息都成為奢侈。 

長期壓力對學生的影響

這些壓力源如同「隱形枷鎖」,長期累積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心理危機。 

  • 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情緒問題:易怒、突然哭泣、對原本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

身體警訊:頭痛、胃痛、失眠等情緒病軀體化症狀接連出現。

社會現象:近年香港學生自殺情況頻生,自殺情況已經蔓延至校園。

  • 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專注力下降、動力不足

記憶力減退:明明花大量時間溫習,考試時卻大腦空白  

創造力枯竭:在追求效率、高分至上的環境中,學生難逃思維僵化的牢籠,連作文都只能背誦好句、套用模板。

  • 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孤立感、溝通減少
    高壓學生常以「要溫書」為由拒絕社交活動,逐漸被邊緣化 。寧願在網上與陌生人聊天,甚至和AI對話,也不願面對面互動,導致現實社交能力退化。越孤立越焦慮,越焦慮越逃避,最終形成「社交恐懼」 ,現實溝通大大減少。

長期壓力對學生的影響

這些壓力源如同「隱形枷鎖」,長期累積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心理危機。 

  • 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情緒問題:易怒、突然哭泣、對原本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

身體警訊:頭痛、胃痛、失眠等情緒病軀體化症狀接連出現。

社會現象:近年香港學生自殺情況頻生,自殺情況已經蔓延至校園。

  • 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專注力下降、動力不足

記憶力減退:明明花大量時間溫習,考試時卻大腦空白  

創造力枯竭:在追求效率、高分至上的環境中,學生難逃思維僵化的牢籠,連作文都只能背誦好句、套用模板。

  • 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孤立感、溝通減少
    高壓學生常以「要溫書」為由拒絕社交活動,逐漸被邊緣化 。寧願在網上與陌生人聊天,甚至和AI對話,也不願面對面互動,導致現實社交能力退化。越孤立越焦慮,越焦慮越逃避,最終形成「社交恐懼」 ,現實溝通大大減少。

為何要積極尋找解壓與減壓方法

預防心理健康惡化

持續的慢性壓力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或令已有的嚴重健康問題惡化, 包括焦慮症、抑鬱症、甚至是不同器官疾病。長期壓力大→失眠→注意力下降→成績退步→更大壓力,形成惡性循環。而文化活動則能提供舒壓的「暫停鍵」,打破持續性焦慮狀態。

  • 提升學習與生活品質

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塞爾吉奧·德拉·薩拉(Sergio Della Sala)和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納爾遜·考恩(Nelson Cowan)開展的一項研究指出,適當放鬆後,大腦記憶鞏固(Memory Consolidation)效率提高10-30%,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都能有效提高品質。

  • 建立更健康的自我管理習慣
    明白專注狀態的重要性,訓練大腦快速切換放鬆模式,透過不同減壓方式,建立自我管理的習慣。當未來面對壓力時,能迅速啟動自我減壓機制。

適合學生的校內文化活動推薦

藝術與音樂類

  • 水墨畫班:透過毛筆的提按頓挫,將焦慮轉化為墨色深淺,將專注力放在筆端,揮毫彩虹般的漸變筆畫,繪畫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山巒。

  • 書法班:重複書寫「永字八法」時,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感受每一筆的重力,角度。

  • 合唱團:在唱歌的同時,大腦會分泌安多芬、催產素,會讓人感到喜悅,有助於緩解緊張情緒,減少壓力。在合唱團中,學生亦有認識朋友的社交機會。

  • 表演與戲劇類

    • 粵劇:透過不同傳統戲劇舞蹈動作,舒展筋骨。在故事中領略傳統文化價值,以及與他人合作演出,提升個人的合作能力。

    • 舞台劇:投入到角色中,暫時脫離現實生活中的煩惱和憂慮。在故事中獲得共鳴,或者學習明白他人的感受,提高同理心。

  • 節慶與主題活動

    • 中秋節:如紮燈籠活動,從慢節奏的傳統文化中學會放慢腳步,感受竹篾彎折,寄託心願和祝福。

    • 農曆新年:如新年寫揮春活動,在書寫過程中,不僅延續千年來的華人對生活和家庭的祝願,更能感受流淌在紙墨上的寧靜,靜養心靈。

  • 交流與學習類

文化交流活動:過往如茶藝活動「以茶會友」,除了學習茶藝的沖泡方法,還可以和大家互相交流。
八月十五 人月兩團圓

八月十五,在香港這個節奏飛快的都市,中秋節提醒我們放慢腳步,抬頭仰望那輪亙古不變的明月,感受血脈中的文化傳承,珍惜身邊的團圓時刻。

中秋節不僅是享受美食與團聚的節日,更是傳承中華文化的絕佳機會。透過燈籠製作、文化講座、手工月餅製作等活動,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體驗節日的真正意義。紮作燈籠修的亦是專注與匠心。 在親手一竹一紙的構築間,學生不僅能做出獨一無二的節日紀念品,更能觸摸傳統工藝的溫度,理解習俗背後的深意,讓中華文化之美真正內化於心。

「紮一盞蠶絲月兔燈籠,承載嫦娥的千年傳說;做一盞星光楊桃燈,點亮對未來的期許。」

如何參與文化活動達到最佳減壓效果

  • 根據興趣選擇,避免變成額外壓力:喜歡靜態活動的同學,可以選擇彩虹書法、麵塑公仔等活動。喜歡動態活動的學生亦可以選擇箭藝、陀螺等體驗活動。

  • 結合學業計劃,合理安排時間:活動日子可以選擇在考試週前後,合理安排文化活動,讓學生們有體驗課餘活動的機會。

  • 與朋友一起參與,增加樂趣與支持感:參與小組合作活動,如合唱團、舞台劇活動,在學習中成長,與夥伴們同行。

    學校與師長的支持角色

  • 提供多元化活動選擇:過往春瑞亦為很多學校舉辦過大型中華文化體驗日,提供多元活動,讓學生們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舒緩壓力,同學們都十分踴躍參與!

  • 鼓勵學生嘗試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同學們可以挑戰自己,嘗試不同形式的活動,破除固有思維,提升個人能力感。

  • 建立包容且支持的校園氛圍:創造讓學生安心參與的環境,強調「過程比結果重要」,取消作品評分。定期舉辦各種活動的作品展覽,接納多元創作形式,建立起包容支持的校園氛圍。

結論:用心培育快樂一代

在這個高速運轉的時代,學生壓力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教育議題。然而,壓力並非無解難題——透過精心設計的解壓策略,我們能為學生打造更健康的成長環境。

而校內文化活動的價值遠超當下的放鬆效果,更是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的重要養分。從藝術涵養到團隊合作,從文化認知到創意激發,每一場文化體驗都在為未來播下種子。  

壓力管理是每個人都該掌握的生活技能。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在校園中種下更多文化的種子,讓學生們主動找尋適合自己的參與方式,學會平衡課業與生活。

一起培育出更健康、更快樂的下一代,從校園文化活動開始。

 

Next
Next

2025年中秋節活動,帶着蠶絲和月兔燈籠一同賞月